晏子的甄选文章

当前位置 /首页/晏子的甄选文章/列表
晏子为何不同意孔子?他身上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

晏子为何不同意孔子?他身上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

07-05
晏婴,齐之习词者也。历史上,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。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,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,他与管仲的不同是,管仲是个实干派,有自己的政治、经济主张,力求变革。而晏婴则更多的是通过他过人的口才...
晏子为何要排挤孔子?晏子身上都有哪些故事

晏子为何要排挤孔子?晏子身上都有哪些故事

06-09
晏婴,齐之习词者也。历史上,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。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,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,他与管仲的不同是,管仲是个实干派,有自己的政治、经济主张,力求变革。而晏婴则更多的是通过他过人的口才...
晏子二桃杀三士是怎么回事?晏子真用桃杀人吗

晏子二桃杀三士是怎么回事?晏子真用桃杀人吗

08-26
晏婴号称齐国第一智贤之士,他是齐国三朝元老。他的故事被后人写成了一部叫做《晏子春秋》的书里,这部书主要记录的就是晏子的言行,记录了有关晏子的生平事迹和故事,从这一个个简单的故事里,我们总会明白很多道理,也让我们见...
齐景公离宫荒废朝政17天 宰相晏子如何劝服他呢?

齐景公离宫荒废朝政17天 宰相晏子如何劝服他呢?

09-20
君王也有自己的爱好,自己的脾气,那么晏子如何全服耍性子的齐景公呢?齐景公是春秋时期比较贤德的一位君主了,可是这位国君也还有一个毛病,喜欢打猎。其实,一个国君有个把爱好,本非错事,只是国君不像百姓,就算是沉湎其中,比如打麻...
晏子使楚是怎么回事?晏子是怎么死的

晏子使楚是怎么回事?晏子是怎么死的

04-12
有史书记载:晏子身无五尺,封为齐国首相。身高不到五尺的晏子,按照当时的身高来计算,应该只有一米一左右,身高一米一的晏子,果然称得上是短小精悍,但是没人有想到,这个身材矮小的侏儒,头脑里竟蕴含了如此多的智慧,浓缩的都是精华...
历史上最明智贤惠的妻子 晏子车夫的妻子

历史上最明智贤惠的妻子 晏子车夫的妻子

04-04
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宰相,事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朝,“显名于诸侯”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把他与管仲齐名,后世赞之为贤相。这里要说的不是晏子,说的是他的司机,说的是他的司机的老婆。女人一般都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干,出人头地...
机智的名嘴小“晏子“ 简直让人欲罢不能

机智的名嘴小“晏子“ 简直让人欲罢不能

07-26
晏子(公元前578年—公元前500年),名婴,字仲,谥平,习惯上多称平仲。夷维(今山东莱州市平里店镇婴里村)人,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外交家。1.孔子赞晏子:不出樽俎之间,而折冲千里之外。春秋中期,战乱不息,中原的强国晋国谋...
崔杼是谁?崔杼是怎样的人?晏子真杀了崔杼吗

崔杼是谁?崔杼是怎样的人?晏子真杀了崔杼吗

01-21
晏子是齐国著名的相国,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于各诸侯国的一位贤人,他因为出色的口才,而成为了齐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,他的一生历任三代君王,辅佐过齐灵公、齐庄公、齐景公,可谓位高权重,但是他本人却相当质朴、清...
晏子:历史上连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

晏子:历史上连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

06-24
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,历经十年,完成了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《史记》,他因此被奉为“千古文章之主”。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,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:“百代以下,史官不能易其法,学者不能舍其书”。但是,你倘...
晏子官居齐国何位?晏子在外交方面有何特点

晏子官居齐国何位?晏子在外交方面有何特点

07-05
晏子生活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,正是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时期。春秋时期,长期的争霸战争,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。作为朝廷的相大夫,他一直认真辅佐齐景公,一丝不苟。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,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,对内主张和...
春秋宰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

春秋宰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

03-13
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。语出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。此典中的“智者”,原为“圣人”。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,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。晏婴见使者光临,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。一份饭两个人吃,结果使者没吃饱,晏婴也没吃饱。...
古代名司机 晏子司机趾高气昂 遭妻子批评后改过

古代名司机 晏子司机趾高气昂 遭妻子批评后改过

01-23
宋代徐锴对“御”字的解释:“御,解车马也。”要不要拿驾照?虽不作硬性规定,但在正式上路之前,古代的司机们,还是要经过专门培训的。因此,《周礼》说,子弟入学要学“六艺”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“御”是其中一门技术。看看古...
晏子如何识破梁丘据的诡计 齐景公会采取什么措施

晏子如何识破梁丘据的诡计 齐景公会采取什么措施

05-20
“晏子答梁丘据”中的宴婴是齐国上大夫宴弱之子。生活节俭、以谦恭下士著称。任职期间,深受历任皇帝的信任。他机智聪明,能言善辩。因此关于他的故事也有许多能够朗朗上口,类如:《晏子使楚》、《晏子辞谢更宅》、《晏子谏...
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 外交家晏子的故事有哪些

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 外交家晏子的故事有哪些

04-19
齐桓公死后,由于齐国内部矛盾重重,自顾不屑。后来由于齐景公上位,面临国内矛盾,和外部夹击的局面下,幸亏有宴婴的协助,周旋在列国中间,这才维护了齐国形象。可以说是宴婴是齐国的救国功臣。但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来说,也可以说...
晏子为齐相的时候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

晏子为齐相的时候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

02-01
宴婴不死君难、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“利”。齐景公三年,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,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,逐渐掌握了大权,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。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,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。其一、景公派遣晏子治理...
齐国刑法太过苛刻 晏子是如何巧谏齐景公减刑的

齐国刑法太过苛刻 晏子是如何巧谏齐景公减刑的

04-23
春秋时期,齐景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,也为了顺利地收取各种税赋,他制定了一系列高压政策,凡有作奸犯科者,无论轻重与否,一律严惩不贷。为此,有的人失去了双脚(罪行稍轻的,则砍去一只脚或一只手),有的人失去了双手,有的人失...
解密:名臣晏子在留给子女的遗书中写了什么?

解密:名臣晏子在留给子女的遗书中写了什么?

09-27
公元前500年,服侍了三位国君(齐灵公、齐庄公、齐景公)、为国出力五十多年的的齐国相国晏婴,终究还是决定要回家养老了。是啊,岁数不饶人,毕竟自己已经老了,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。而且,很多事情自己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不服老...
齐景公赌气离宫不理朝政宰相晏子如何劝服

齐景公赌气离宫不理朝政宰相晏子如何劝服

11-08
齐景公是春秋时期比较贤德的一位君主了,可是这位国君也还有一个毛病,喜欢打猎。其实,一个国君有个把爱好,本非错事,只是国君不像百姓,就算是沉湎其中,比如打麻将连续三天三夜,也不过是个人虚度光阴,大不了家庭不和,和老婆老公吵...
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 外交家晏子的故事介绍

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 外交家晏子的故事介绍

12-25
齐桓公死后,由于齐国内部矛盾重重,自顾不屑。后来由于齐景公上位,面临国内矛盾,和外部夹击的局面下,幸亏有宴婴的协助,周旋在列国中间,这才维护了齐国形象。可以说是宴婴是齐国的救国功臣。但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来说,也可以说...
晏子论社鼠表达了什么内容 晏婴墓位于何处

晏子论社鼠表达了什么内容 晏婴墓位于何处

09-07
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《晏子春秋》,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: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,危害力很强,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,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。一天,齐景公问晏子:治理国家最怕什...
齐景公赌气离宫不理朝政 宰相晏子如何劝服他

齐景公赌气离宫不理朝政 宰相晏子如何劝服他

08-26
齐景公是春秋时期比较贤德的一位君主了,可是这位国君也还有一个毛病,喜欢打猎。其实,一个国君有个把爱好,本非错事,只是国君不像百姓,就算是沉湎其中,比如打麻将连续三天三夜,也不过是个人虚度光阴,大不了家庭不和,和老婆老公吵...
解析晏子用什么方法回击楚王 晏婴论季世是何意

解析晏子用什么方法回击楚王 晏婴论季世是何意

05-13
机智是什么?难道仅仅是聪明,有智慧的代言词吗?我认为“机智的含义”不只是这样,有些人或许很聪明,但不会把聪明用在正确的地方,就是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罢了。众多古人中,一个关于“晏子”的故事,让我对他的机智实在感到佩服。...
“两桃杀三士” 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员大将

“两桃杀三士” 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员大将

08-03
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阴谋诡计的大争斗。阴谋诡计并不是奸臣贼子的专利,很多忠臣对此也用的极为纯熟。他们所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是:“不管阳谋还是阴谋,只要能胜就是好谋。”晏婴(公元前578-公元前5...
齐景公问晏子“孔子为人怎样?” 晏子为何不答

齐景公问晏子“孔子为人怎样?” 晏子为何不答

11-13
齐景公问晏子说:“孔子为人怎样?”晏子不答。齐景公又问一次,还是不答。景公说:“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,都以为是贤人。今我问你,你不回答,为什么?”晏子答道:“晏婴不肖,不足以认识贤人。虽如此,晏婴听说所谓贤人,进了别国,必要和...
一代牛人晏子 让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

一代牛人晏子 让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

07-27
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,历经十年,完成了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《史记》,他因此被奉为“千古文章之主”。后世对于司马迁的评价,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:“百代以下,史官不能易其法,学者不能舍其书”。但是,你倘...